18.191.176.66
18.191.176.66
close menu
KCI 등재
『화동정음(華東正音)』 화음(華音)의 성모체계(聲母體系) 연구(硏究)
A study on 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 Framework of "Hwa-Dong-Jeong-Em"
나도원 ( Do Won Na )
중국언어연구 36권 55-78(24pages)
UCI I410-ECN-0102-2012-350-002397757

本論文的目的是通過硏究『華東正音』(1747)的華音部分硏究『華東正音』的華音系統.論文首先考察了『華東正音』華音的聲母系統. 『華東正音』是18世紀韓國重要的韻書之一.該書一共收錄了11,463字,比『三韻通考』的9,732字多了1,642字.所收錄字的次序依照『三韻通考』的體裁.每個字下面同時記錄了華音和東音,右邊是華音,左邊是東音,俗音用頭注記錄. 『華東正音』的聲母是18個,比同時代韻書『三韻聲彙』(洪啓禧, 1751)和『奎章全韻』(李德懋, 1796)的規範的華音更加分明的反映了現實音. 『華東正音』的聲母特征是:第一,全濁聲母的消失.全濁聲母在中國『中原音韻』時代已經消失了.但是後來編纂的『洪武正韻』保留了全濁聲母,韓國的韻書都受其影響.比『華東正音』更晩編纂的『奎章全韻』和『三韻聲彙』也근從『洪武正韻』的31個聲母系統.但是『華東正音』沒有標志全濁音的聲母,這表明『華東正音』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第二,不區分正齒音和齒頭音.中國音當中正齒音和齒頭音可以辨別出來,但是在韓國語言裏根本不能辨別.『四聲通解』的ㅈ·ㅊ·ㅉ·ㅅ·ㅆ·ㅈ·ㅊ·ㅉ·ㅅ·ㅆ音不是當時韓國實際使用的音,而是爲了配合『洪武正韻』的31聲母,勉强造出的聲母.所以樸性源把ㅈ·ㅊ·ㅉ·ㅅ·ㅆ·ㅈ·ㅊ·ㅉ·ㅅ·ㅆ合幷成韓國使用的ㅈ·ㅊ·ㅅ音.第三,新聲母◇的獨創.◇的華音就是"微"母.韓國音中明母和微母沒有辨音作用,但是中古漢語時期的華音有[m]和[m]分別.``◇``是標志[m],樸性源棄用當時已經沒有使用的``□``,獨創``ㅁ``的變形``◇``.第四,[zΛl]表明當時漢語裏的兒化[a]現象.第五,存在牙音[ŋ].第六,雙唇鼻音韻尾[m]部分的存在.第七,"見"母沒有變成舌面音.總之,樸性源沒有采用『四聲通解』的31個華音聲母系統,用18個聲母表明當時的華音,這幷不是說『華東正音』的華音系統沒有正確地表明華音.樸性源用韻目的不同來標志華音的正齒音和齒頭音的區別,幷刪掉當時已經消失的全濁聲母,這證明了『華東正音』比其타18世紀韻書更考慮現實音.究其原因樸性源編纂『華東正音』時,是和譯官一起工作的,他比較熟悉當時中國的現實音.筆者認爲他們參考的音韻흔可能是『中原音韻』和當時中國的現實音.雖然樸性源解釋『華東正音』的參考資料是『四聲通解』,但這可能和當時韓國儒學者的崇明思想和規範的態度有關.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