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130.155
3.16.130.155
close menu
KCI 등재
원대(元代) 한어(漢語)의 "X적(的)","저적(這的),나적(那的)"구조 연구(硏究) -≪로걸대(老乞大)≫ 4종(種) 판본(版本) 언어(言語)를 중심(中心)으로
Studies on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s of "X+de","zhede" "nade" in the Yuan Dynasty: Especially in the Four Different Editions of Laoqida
이태수 ( Tae Su Lee )
중국언어연구 36권 227-256(30pages)
UCI I410-ECN-0102-2012-360-002338972

元代漢語"X的"作爲代替名詞(代詞)的代用語,可以用來指物、指人或指事,在句子裏主要充當主語或賓語。타主要取"定語 (X)+的"形式,"X"在詞性上不受限制,可以由代詞、疑問詞、形容詞、動詞、動詞性短語或動詞性小句充當。"這的/那的"作爲"X的"結構之一,主要出現在古本≪老乞大≫和≪老乞大諺解≫中。當時"這/那"幷沒有指示代詞的功能,只有指示形容詞的功能。但"這/那"變成元代當時普遍使用的"X的"結構形式"這的/那的",才起到瞭指示代詞的作用,可以代替名詞單獨使用於句子的主要成分。"這的/那的"這種功能是只局限於元代漢語的主要特征,是蒙古族統治中原、漢語和阿爾泰語(主要蒙古語)的語言接觸過程中,蒙古語中的名詞化結構"X+ki"交接予漢語的"X的"結構。再則從漢語史的角度來看,古代漢語中有用"者"等詞來名詞化的語言習慣,再則因其方便性、經濟性等內在因素綜合作用,타日益擴散、得到廣泛使用。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