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4.244.44
3.144.244.44
close menu
KCI 등재
이지(李贄)와 마테오 리치의 만남과 의미
김혜경
중국어문학지 38권 29-54(26pages)
UCI I410-ECN-0102-2012-720-003163917

在十六世紀卽將結束之際,李贄與基督敎傳敎士利瑪竇曾經有過幾次會面。依據他們留下的紀錄,兩人在南京見面三次、在濟寧見面兩次。身爲中西兩個世界最先鋒的人物,他們的話題當然不外乎宗敎和思想之類,尤其在濟寧的對話據說是頗有深度的。由此推論,他們相遇或許可以發展爲兩種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爲止,我們還無法조到會談所帶來的任何結果。因此,本文在分析探討兩人往來事實的基礎上,將他們之間所存在的隔開歸納爲兩種。第一、李贄是一位非常激進的、要打破因襲的自由主義者。他徹底批判所謂的聖賢和社會道德觀念。當時,在混亂的明末,還有一批要``救國``的儒學正統派――東林黨。他們不僅追求科學技術的實學,還排斥佛敎等異端,因而以張問達等爲首的東林黨核心人物逼迫儒學判逆李贄,直致使他因走投無路而死。利瑪竇曾經在南京結交了흔多屬於泰州學派的非正統儒家,但他一到北京就認爲東林黨才是政治主流,幷爲了傳敎而聯合他門。之後,利氏對李贄的態度也有所變化,他也加入到批評李贄的隊伍中去了。第二、利瑪竇是基督敎傳敎士,李贄却與此相反,不僅是고理學的,同時還是佛敎的僧人。宋明理學本來是依據無神論而構成的形而上學,也就是在中國傳統土壤中온釀出來的精華,而且已經涵蓋了佛、道兩敎的一些因素。因爲明末是統合분圍濃厚的時代,於是李贄等人提出的``三敎合一``論便流行起來了,那便是旣具多元化,又具有相對主義性質的中國固有思想。而西方基督敎的世界觀니,恰恰與此相反,是在一元論與絶對主義的基礎上所建立的。利瑪竇雖然提出了``補儒易佛``以企圖使基督敎與儒家相結合,但他却無法接受宋明理學的無神論,他只不過是肯定孔子的原始儒敎而已,而對當時的主流思想理學却予以否定。他的這種認識缺陷,旣導致了與李贄不能兩立的局面,又給後來的傳敎活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