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3.12.172
3.133.12.172
close menu
KCI 등재
유형론적 관점에서 본 부정사 "沒"의 통시적 발전 기제
The Mechanism of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Negative "MEI" on the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백은희 ( Eun Hee Paek ) , 강병규 ( Byeong Kwu Kang ) , 류동춘 ( Dong Choon Ryu ) , 박정구 ( Jung Ku Park ) , 신아사 ( A Sa Synn ) , 당윤희 ( Yun Hui Dang )
중국언어연구 44권 65-93(29pages)
UCI I410-ECN-0102-2014-700-001493812

本稿對表所有義和完成義的否定詞"無"、"未"、"沒"的發展和交替過程進行了集中地分析和考察。本稿通過對"無"、"未"、"沒"從上古漢語到近代漢語的出現頻率的分析,發現近代漢語中"沒"在急劇增加的同時"無"、"未"有所減少。"沒"能取代"無"、"未",是因爲타們具有語義上的聯系和語音上的相似性。通過對曆史文獻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不僅名詞可以充當"無"的賓語,動詞短語也能充當"無"的賓語,這表明"無"處于由動詞向完成貌否定詞語法化的過程之中。近代漢語才開始出現的"沒",也經曆了從只充當表所有義動詞的否定形式到充當壹般動詞的否定形式的否定副詞的語法化過程,語義的相似性爲"沒"取代"無"提供了可能。在古代漢語中,"未"的主要功能是否定"?∼矣","未"之所以能具有完成貌否定的功能,是因爲"未"與"沒"之間存在語義上的相似性,因此加大了"未"與"沒"相互替換的可能。語音方面,"沒"與"無"、"未"的聲母相同。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北方方言的所有義否定和完成貌否定壹直都是由M系的否定詞充當的。完成貌否定詞的這壹曆時變化是由具有繁多功能的多種否定詞向具有單壹功能的少數否定詞轉變的否定詞曆史發展過程中的壹環。同時這也與漢語的音韻變化和雙音節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是漢語從綜合型語言向分析型語言發展的壹大特征。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