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1.187.121
18.221.187.121
close menu
KCI 등재
중국어 음높이 변화의 형판 고찰
Template of tone sandhi in Chinese
이미경
중국언어연구 45권 179-204(26pages)
UCI I410-ECN-0102-2014-700-001494026

漢語的每個音節都有壹個聲調,壹部分音節在壹定的語音環境中會發生音高的變化。如我們熟悉的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壹”·“七”·“八”·“不”的變調。其中上聲和“不”與其相同聲調的音連讀時,前面的音會變成升調。去去連讀時,會出現弱化,前音節的終點音高不能達到目標値或後音節的音高起點不能達到最高値。還有値得注意的是“壹”·“七”·“八”後如出現去聲的話,前音節的音高會變成升調。由此可知雖然聲調不同,但發生了相似的音變現象。本文試圖探尋整個漢語音高變化中的共同規律。首先,本文從共時和曆時的角度,通過語音學、音韻學理論的考察闡明以上音變現象中的共同規律。我們先把“壹”、“七”、“八”、“不”的深層聲調設置爲去聲,基于以下四個原因:第壹,都發生去聲前的聲調變成升調的音變現象;第二,都是古淸聲母入聲字;第三,使用頻度都較高; 第四,都是單元音音節。 根據這個假設我們可以把漢語的音變歸屬爲壹類。漢語雙音節的所有音變現象,不分聲調1聲、2聲、3聲、4聲,由于受到OCP的作用,同壹的聲調連讀時發生異化。異化表現爲兩種形式,壹種是雙音節中前面的音變爲升調,還有壹種是其中壹個音節發生弱化或者强化。 針對音變現象本文試圖采用“平板(template)”的槪念對漢語音變現象作出解釋。在漢語中,不屬于弱化或强化的音變往往會發生前面的音節變爲升調,後面的音節變爲低調或降調。所以對雙音節連讀時第二個音節變爲升調的音高變化采用了 LHL語音特征. 通過LHL語音特征可以說明我們都已熟知的上聲、“壹”、“七”、“八”和“不”的音變現象。 本文認爲漢語音高變化的機制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壹個是音高變化的規律是異化,靈壹個是音高變化的平板是LHL。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