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28.48
3.17.28.48
close menu
KCI 등재
강회관화(江淮官話)〔-1〕입성운미(入聲韻尾)고찰
江淮官話〔-1〕入聲韻尾的演變
모정열
중국언어연구 54권 1-30(30pages)
UCI I410-ECN-0102-2015-700-000093870

漢語方言存在在一種特殊的邊音韻尾現象, 對應於中古的某些入聲韻。趙元任、董爲光等已有論及, 主要分佈在今湘鄂□邊界部分地區(都屬於□方言區)。江淮官話也有這一現象。根據已經發表的材料, 江淮官話的邊音韻尾可見於桐城,寶應,灌南新安, 灌南長茂,響水南河, 濱海陳水, 卓寧陳集, 從楊, 靑陽, 廬江,漣水等方言中。本文以安徽省桐城方言和江蘇省寶應方言爲主要分析對象,結合對客□方言入聲韻尾的分析結果,集中考察江淮官話入聲韻尾的演變特征。我們認爲□方言中的〔-1〕入聲韻尾是中古〔-p〕、〔-t〕、〔-k〕三個入聲韻尾爲〔-1〕和〔-k〕(或〔-?〕)兩個入聲韻尾的過程當中出現的,而江淮官話中〔-1〕入聲韻尾在中古入聲韻尾合流爲〔-1〕和〔-k〕(或〔-?〕)兩個或〔-1〕一個后。因主要元音的高低差異而在此分化爲〔-1〕和〔-?〕兩個, 然後在合流爲喉塞音〔-?〕(或進一步弱化爲〔-ø〕)的階段。倂且本文通過較詳細系統的分析比較(桐城、寶應方言〔-1〕、〔-?〕、〔-ø〕等入聲韻尾在韻攝上的分佈及其成因,中古和現今主要元音結構比較, 與客□方言和周邊江淮官話入聲韻尾演變特征的比較等),歸納了桐城、寶應方言入聲韻尾的形成原因及歷史上的具體演變過程。

1. 들어가는 말
2. 桐城, 寶應방언 중의 [-1] 入聲韻尾
3. 客干方言 중의 入聲韻尾를 통해 본 江淮官話의 入聲韻尾
4. 江淮官話의 형성 배경
5. 나오는 말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