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4.232.160
3.144.232.160
close menu
KCI 등재
중국어 사동법의 변천과 동인에 대한 연구
박향란
중국언어연구 54권 233-253(21pages)
UCI I410-ECN-0102-2015-700-000093956

使成結構的發展是漢語語法史上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討論集中在幾種使成結構的産生與演變過程。而對使成結構整體發展的動因和機制問題的討論還有所欠缺,尤其是中古時期的“V``+N+V;、V``+使/令+V;”等隔開式使成結構産生與衰退原因還需進一步探討。本文在前人硏究的基礎上,運用語言類型學的理論,對漢語使成結構的發展進行了系統性的解釋。在許多語言當中,使成形態與使成意義的直接性(directness)密切相關。越是接近于詞彙型越適用于直接使成;越是接近于分析型越適用于間接使成。尤其是當在某種語言中存在兩種以上的使成表達方式時,短型使成通常表達直接使成,長型使成表達間接使成。這근語言的象似性(iconity)有關,則句法距離臨摹了語義距離。而在漢語史當中出現的幾種使成結構不符合這些規律,因此在與其他使成結構的競爭中被淘汰。如上古時期“使動”用法,屬于詞彙型短型使成,但使動用法旣能表達直接使成,又能表達間接使成。因此表達間接使成的使動用法後來被分析型使成代替,而表達直接使成的使動用法發展爲“V``+V;+N”,由此專門表達動作方式和結果狀態。與此同時,中古時期又出現了령外使成結構,如“V``+N+V;、V``+使/令/+V;”。這些隔開式使成結構和“V``+V;+N”形式上雖然不同,但却表達同樣的意義,卽直接使成。後來這些隔開式使成結構被“V``+V;+N”所代替,因爲這些結構形式上屬于分析型使成,意味上却表達直接使成,違背了語言類型學的普遍假設。

1. 들어가는 말
2. 사동 용법의 쇠퇴와 사동법의 분화
3. 분리형 동보구조의 생성 과정
4. 분리형 동보구조의 소멸 원인
5. 나오는말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