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2.37.169
18.222.37.169
close menu
KCI 등재
韓(한)中 두 나라 山臺(산대)와 雜戱(잡희) 비교 연구
안상복
중국어문학지 52권 37-76(40pages)
UCI I410-ECN-0102-2016-720-000364456

爲了了解韓國山臺假面劇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彌補中國鄕儺史的不足之處,本文對兩個問題進行探討和比較,主要內容如下:首先,本文對中國鼇山與韓國山臺的由來問題進行探討,得到如下的結果:第一,唐宋以來的燈節鼇山,與其說是來源於“漢武帝祀太一”,不如說是脫胎於“佛敎的行像儀式”。加之,從形態來看,移動型鼇山的出現在先,不動型鼇山的出現在後。第二,韓國山臺是韓國人在吸收佛敎文化的基礎上,又借鑒漢代大포而後開始設行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韓國山臺本來就與中國鼇山有區別。據文獻記載,韓國山臺最早的例子見於公元六世紀新羅時代,而其最初的名稱不是山臺而是彩棚。其次,鼇山雜戱與山台雜戱到底有甚마關係? 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得到如下的結果:第一,無論鼇山雜戱或者山臺雜戱,兩者包括的雜戱都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像爬竿那樣的“有規式之戱”,령一類是以歌舞或戱謔爲主的戱劇。根據明淸以來的《波斯進寶》及《大頭和尙》等假面舞來看,鼇山雜戱或山臺雜戱中的大多假面戱可以歸類於“笑謔之戱”。第二,從佛敎至鼇山雜戱及山臺雜戱的脈絡來看,高麗的假面戱《異國人貢獻之狀》、明淸的假面戱《波斯進寶》和中國民間假面舞《大頭和尙》以及韓國山臺劇中的《老和尙科場》之間都有密切關係。尤其從七世紀初日本的伎樂來看,《大頭和尙》和《老和尙科場》可能來源於同根。最後,從戱劇史的角度來看,本文應該具有如下幾點意義:第一,從本文的觀點來看,與山臺假面劇起源有關的種種說法中,“伎樂起源說”和“山臺起源說”不是兩樣,而是合而爲一的。第二,根據日本的伎樂,本文提出了山臺劇中的《老和尙科場》可能開始於七世紀以前。第三,從本文的觀點來看,韓國山臺劇不是到十八世紀才出現,而是由山臺雜戱中的假面戱一類直接傳下來的。第四,目前學界幾乎無人關注鼇山雜戱,但是從本文的觀點來看,鼇山雜戱是中國戱劇史上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所以筆者認爲本文會喚起學者們的關注。

1. 서론
2. 중국 鰲山과 한국 山臺의 유래
3. 중국의 鰲山雜戱와 한국의 山臺雜戱
4. 결론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