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9.39.55
3.129.39.55
close menu
KCI 등재
중국어 대칭구문의 의미구조 연구 - 구문 교체 양상을 중심으로 -
김선희 , 림문연
중국언어연구 69권 135-160(26pages)
DOI 10.38068/KJCL.69.7
UCI I410-ECN-0102-2018-700-000357399

本文借用Jackendoff(1990)的槪念語義理論對漢語對稱句以及對稱動詞的語義進行了分析。本文根据漢語對稱句與其他句型的互換使用現象將漢語對稱句分爲三類,幷得出以下三点結論。第一,由具備“狀態”語義特征的“相等、相悖”等動詞或者“非動作性”語義特征的“見面、?架”等動詞所引出的對稱句可以在不發生語義變化的前提下進行[NP1 和 NP2 V]句型與[NP2 和 NP1 V]句型之間的互換。第二,“打架、離婚、爭”等動詞所引出的對稱句在沒有副詞修?的前提下可以進行[NP1 和 NP2 V]句型與[NP2 和 NP1 V]句型之間的互換,但當這些動詞與副詞同時出現時則?當別論。[NP1 和 NP2 adv V]對稱句內含“集體性”語義特征,因此此類對稱句的兩個名詞位置可以進行互換;[NP1 adv 和 NP2 V]對稱句則內含“個體性”語義特征,因此此類對稱句的兩個名詞位置不能進行互換。第三,一部分對稱動詞所引出的[NP1 和 NP2 V]對稱句可以轉換成[NP V NP]及物動詞句,其中由具備“接觸”語義特征的“認識、遇見、邂逅”等動詞或者具備“狀態”語義特征的“像、适合、隣近”等動詞所引出的對稱句可轉換成[NP1 V NP2]或者[NP2 V NP1]兩種及物動詞句,而由具備“離別”語義特征的“告別、?別、永別”等動詞或者具備“聯結”語義特征的“串通、聯絡、合幷”等動詞所引出的對稱句只能轉換成[NP1 V NP2]及物動詞句而不能轉換成[NP2 V NP1]及物動詞句。?外,出現在對稱句的動詞和出現在及物動詞句的動詞雖然形態一樣,但應看成兩個具備不同詞匯語義結構的詞匯。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