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1.24.134
3.141.24.134
close menu
KCI 등재
제도적 글쓰기로서 한부(漢賦) ― 초보적 문학 양식의 시험
홍상훈
중국문학 43권 19-35(17pages)
UCI I410-ECN-0102-2018-700-000084880

基本上, 漢賦可能是一種被縱橫家之后裔們創發的文體. 他們爲了适應于漢代政治社會上的新變化, 發揮了豊富的想象力和絢麗的修辭, 從而創造了一種新的諷諫形式. 同時, 他們積極變容了儒家的(詩經(學來提高了漢賦在文壇上地位. 最初, 西漢的皇帝們大多?愛好漢賦新奇宏博的鋪陳和溫柔敦厚的勸戒. 可是, 因爲漢賦內含着太多的瑋字和過分的諷諫內容, 皇帝們隨漸對?失去了興趣. 尤其是大多漢賦作家不能适應于越來越崇實的儒家合理主義, 結果就是不太長久的漢賦興旺時代?快就轉向到衰退了. 處在從口語記?移到書面著作的西漢時期, 漢賦當然包含着多種多樣的瑋詞. 可是, 更重要的一点是: ?初步體現了一種制度化的文學樣式. 筆者認爲漢賦是中國傳統時期第一個把作家的姓名表明的文學性寫作. 特別, 漢賦通過虛設假想的對話、活用四四六六句法而諷諫的寫作原則承前啓后, 啓發了后輩作家. 所以, 我們可以說?基本上具有了文學樣式的構成要素. 揚雄說的“能讀千賦則善賦”暗示當時漢賦已經具有了比較濃厚的寫作傳統, 而開始?到了一種文學樣式的立足之地. 雖然寫作漢賦的文人當初想不到除了皇帝以外的讀者, 但是我們已知道不少漢代文人愛誦司馬相如、班固一樣著名作家的作品, 而且主動地試圖了模倣寫作. 這樣的事實明確證明漢賦具有比較廣大的讀者或者愛好群體. 要之, 漢賦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兼備文學制度的基本要素―固有創作規律和作家、讀者―的第一個文學性寫作樣式. 所以, 如果我們片面地强調?所引起的消極影響的話, 我們就會忽略了漢賦客觀的歷史意義.

1. 들어가는 글
2. 賦의 기원과 작자
3. 漢賦의 양식적 특성
4. 맺음말-새로운 문학 양식의 가능성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