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171.180
3.142.171.180
close menu
KCI 등재
중국 시와 회화의 융합 - 산수시와 산수화를 중심으로
양회석
중국문학 44권 37-58(22pages)
UCI I410-ECN-0102-2018-700-000087205

本論文從兩種角度出發進行硏究。一種是從歷時角度觀察`詩畵論`的形成過程的, ?一種是究明`詩畵論`的實際具體內容和含義的。 `詩畵論`以山水詩和山水畵爲中心進行開展, 因而其開展過程大約與山水詩和山水畵的發展歷史顯得一致。雖然兩者都産生于東晋時代, 而山水畵沒有像山水詩一樣在短時期內取得了藝術上的成熟幷流行一時, 因此當時兩者之間的溝通與融合是无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可能的。盛唐以后, 稱爲王·孟·韋·劉的山水自然詩派大家的出現就表示了山水詩的創作已達到頂峰, 同時山水畵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從而在創作實踐上開始了兩者之間的溝通。王維就是代表這種現象的一個例子。可是這種現象幷沒有帶來理論上的討論。到了宋代, 隨着山水詩繼承唐代的成就繼續發展, 幷山水畵的成就超過前代而普及到大多數文人, 從而兩者之間的融合才成爲全社會的話語, 這種傾向一直連續到元·明·淸代。在魏晋時期, 人們以玄學當作思想武器企圖脫離禮敎的拘束, 而在自然環境中發現人類固有的自由與審美享受。山水詩與山水畵就誕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當中。因此, 后來山水詩與山水畵成爲山水文化的核心, 幷能勾發揮使人省査世界、重新?到個體本來面目的文化上、社會上的其功能。 `詩畵論`的具體內容又分爲"詩中有畵, 畵中有詩"與"詩卽畵, 畵卽詩"。"詩中有畵"意味着在以敍情當作本質的詩中運用繪畵技巧, 因而造成視覺形象; "畵中有詩"意味着在以形象描寫當作本質的畵中容納詩的因素, 因而表現出"景外意"。加强這些意思就成爲"詩卽畵, 畵卽詩"。詩與畵有一個共同点:?們通過`情`和`景`, 或着`形`和`意`的交融而創造出`意境`。雖然兩者的`外形`(=藝術形式)不同, 但?們的`精神`(=創作原理和目標)却一致, 因而從`形神論`的角度來看所謂"山水詩等于山水畵"的命題就可以成立。我們再擴大眼界, 就會發現這種認識方式也是中國人的原型思維的流露。他們一方面認可詩與畵之差異, 而?一方面同時追求兩者的融合, 這種思維方式與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一致: 將世界分爲陰和陽, 而同時追求陰陽的調和。幷且試圖將主體的`情`和客體的`景`融合起來創造出`意境`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在這一点上, 山水詩與山水畵、兩者之間的融合所具有的含義, 與四方藝術觀念根本不同。中國山水畵的出現比西方風景畵的還早1000多年, 而且唐宋以后?能勾占有畵壇的核心地位的原因, 都在于?以中國人的原型思維爲基礎的事實。

【參考文獻】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