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외국어)
十七,十八世紀明淸兩代以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爲主的以古文選集頗爲盛行, 幾乎達到30種. 明淸兩代刊行的唐宋古文選集大部分古文選本有闡揚儒家思想, 標擧儒家正統文風的目的. 不過作爲科擧考試的敎材成爲古文選本的主要目的, 因爲在科擧時代, 科擧致仕是讀書人的最終目標. 大多古文選本爲科擧考試服務, 從而極爲興盛.
十七世紀朝鮮在文學思想方面追崇中國前後七子, 盛行了傍照秦漢散文, 寫作擬古文的文學觀. 但是朝鮮文人逐漸關心明代唐宋派, 因爲唐宋派對峙着前後七子, 幷標榜着 “文以載道”的文學理念. 韓國目前所藏中國本唐宋八大家文選集有十種, 其中明代茅坤編撰的《唐宋八大家文抄》還有朝鮮顯宗實錄字本, 朝鮮戊申字本和戊申字覆刻本現在流轉. 此書對朝鮮的文學與學術思想影響巨大, 至于在朝鮮內形成了追求古文寫作和文道論的唐宋派。尤其是朝鮮正祖親自編撰《唐宋八子百選》, 幷實行“文體反正”的文化政策以後, 朝鮮文人一律趨向于學習唐宋古文, 直到朝鮮末期。
日本從來沒施行科擧制度, 從而有了多種多樣的學問及思想, 百家爭鳴. 但是江戶後期以朱子學爲幕府的官學, 于寬政二年(1790)宣布異學禁止令, 卽是根據朱子學要確立社會風俗與倫理槪念的文化政策. 異學禁止令后, 昌平坂學問所在朱子學的基礎上進行講; 幕府與諸藩士都積極學習朱子學. 文化十一年(1814)昌平坂學問所刊行官本《唐宋八家文讀本》可以說是以唐宋八家文爲範文的證據.
上述兩部韓國與日本各國刊行的不同唐宋八大家文選集顯示着唐宋八大家古文盛行在兩國的不同情況. 理學家都是重道輕文的, 但程度不一樣. 唐宋以來, 古文與道有密切的關系, 古文家標擧“文以明道”, 道學家則有“文從道出”的看法. 理學家尤多注意用理學的觀點來影響文風. 他們通過寫文章, 講學宣揚理學的文學觀外, 還編撰文章範本. 朱子學派往往以唐宋古文爲範文, 在韓中日各國不同時期出現以朱子學爲主的思想潮流, 例如中國明代崇禎年間與淸代康熙年間積極地崇儒, 乾隆帝編纂《御選唐宋文醇》; 朝鮮正祖施行文體反正政策, 編纂《唐宋八子百選》幷刊印《唐宋八大家文抄》; 日本幕府宣布異學禁止令, 刊印《唐宋八家文讀本》. 可見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吹儒學思想幷確立儒學正統文論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