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외국어)
朝鮮朝正祖(1776-1800在位), 對他也有否定的評價, 認爲他是爲强化王權而高度控制思想的. 但是他無疑是罕見的一位爲學術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的君主. 他在力圖完成學問的集大成的同時, 也積極受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爲改革文體提供了其典範. 正祖所親自編定的《唐宋八子百選》與《八家手圈》就是其典範所在. 尤其是蘇軾的散文是其典範的主要來源.
本稿試探正祖從蘇軾散文中所受容的核心成分以及其特徵與意義所在. 本稿通過對正祖提供爲典範的文章與有關資料的具體分析, 得出了如下幾項結論.
1. 正祖大量受容蘇軾的對策類奏議文與政論類論辯文, 提供了具體典範. 其目的在改革形式固定的八股文式科文與缺乏實用性的策論. 此外, 他認爲獨抒性靈的明淸小品對優良文風有害, 在蘇軾的雜記文當中選取了不少典範. 其目的在推廣這些典範, 來挽救小品的流行可能帶來的流弊. 因爲雜記與小品有類似性質, 而蘇軾的雜記充分具有善於議論的特徵.
2. 正祖所選取的具體典範包含着極多比喩手法. 這些比喩, 不但有利於鮮明的事理釋明, 也有利於生動逼眞的形象化. 而其比喩不僅是多樣性?强, 又充分具備了適合性與創新性. 此外, 正祖是對神韻也加以注目的. 由此可見, 正祖的心目當中, 傳統的載道觀念以外, 修辭方面的審美觀念也占有重要地位. 就是說, 正祖是比較側重於`義理`的, 但是絶不是忽視`文章`的, 而審美的趣向較濃厚的古文家蘇軾的散文就是正祖所受容的修辭技巧的重要來源.
3. 正祖充實受容了蘇軾的創作論. 他受容了蘇軾的神似論, 强調精神實質的描寫, 從而把?擴大到歷史散文裡了. 此外, 他也受容了蘇軾對構想的整體性與靈感的重視, 爲創作實踐打好了理論的基礎.
4. 蘇軾對高麗的觀點是負面而敵對的. 在學術方面, 蘇軾的學問與朱子學有不少分岐的, 而正祖是極度尊崇朱子的. 因此, 道理來說, 正祖對蘇軾的平價?可能是消極的. 但是, 正祖居然給蘇軾加以正面平價. 這是因爲正祖重視蘇文具有的治世上的實用性, 以及斬新而豊富的修辭與富於創意的創作論. 在不少朝鮮朝學者白眼看待蘇軾學問的風氣之下, 他所受容而傳播的蘇文爲後來文壇對蘇文的積極平價與文風變化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