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보기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生态界中生长的生物、环境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将生态学与文学相结合所产生的领域则是“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文学理论为基础, 生态学研究方向为主的研究。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现代社会产业化和资本主义为主的现代社会日益破坏地球和自然生态界, 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以文学领域探讨的文学性问题。
告发以被荒废了的自然环境与其造成的文明批判, 歌唱人与自然融合的作品, 如可分为生态诗, 那杜甫则是比任何人都提倡人与自然融合的诗人, 在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能警醒现代人对生态意识的诗。
在中国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中, 他们不是单纯的以文学作品创作为中心, 而是增添了儒教的观点, 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以全人的教育, 可说是真正的文人教育。他们与自然共存, 在自然中感悟真滴。可以说是如尤物般的体验和珍惜生命的价值。因此,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到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戴。
杜甫也是如此, 他一生苦难, 担忧百姓和祖国, 却顾不及自身的安危, 是人类伟大的先驱者。一方面赞美祖国的湖光山色, 一方面却叹息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表达了对祖国的担忧。通过以上杜甫对人类的爱戴延伸至自然生物。追求与自然共存的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这反应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意识, 这样的意识对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加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 在职时期为755年到759年春。我们都知道杜甫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体现现实主义意识的写实主义名篇。他被誉为“诗史”也可以说是这个时期创作的诗歌所影响。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结果弃官流浪, 这个时期以后, 他诗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变化。从现实的探索到自然生物的探索, 则是从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苦难开始转变为对自然生物的探索。通过这些对生命意识的尊重和爱民意识体现出来。虽然如此, 这只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的延伸和诗歌创作的多重表现, 不能体现杜甫诗歌主题意识的变化。但通过杜甫对周边生物的关注, 延伸至对生命意识的尊重的表现是不容否认的。这些有别于中原的风光是导致作者弃官的必然因素, 通过这些, 探求跟自然和解共存的诗人意识。
将21世纪所重视的生态问题结合, 反思生态破坏所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可通过杜甫的作品进行探索。